
◎卞芸璐
近日,由万茜、秦俊杰领衔主演的民国探案题材微短剧在爱奇艺、腾讯视频上线。据公开信息显示,这部30集、单集时长15-20分钟的微短剧投资约4000万,是目前已上线国产微短剧中成本最高的一部。
作为被微短剧行业寄予厚望的精品化“种子选手”,《朱雀堂》上线后的表现也不负众望。这部剧不仅在双平台的站内热度屡破纪录,还以45.5%的有效播放市占率将横屏微短剧的市占率纪录拉高了一大截。截至7月13日,上线9天的《朱雀堂》分账票房已突破2100万元。考虑到微短剧长达半年的分账周期,《朱雀堂》的高投入大概率会赢得高回报。
就在《朱雀堂》上线前不久,微短剧行业正因某部含有“一胎生99子”情节的问题作品,处于相当严峻的舆论形势中。在这种情况下,一部阵容、制作比肩长剧,节奏、爽感甚至超越长剧的微短剧的出现,显得更有意义。
它向观众呈现了微短剧的另外一面:它虽微却不弱,虽短但不浅。它不追求“背对观众,创作才开始”的炫技表达,但也拒绝完全“面对观众”,提供迎合的“精神捏脚”服务。如果用舞台表演做比,《朱雀堂》就像一个钢琴演奏家,为微短剧找到了一个“侧对观众”的微妙姿态。
一场尊重假定性的民国侦探游戏
《朱雀堂》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。故事的背景设定在1929年的上海滩。乱世的上海风云际会,各方势力交错。法医夏沫和探长唐震云因为一起连环凶案,发现了上海“顶奢”舞厅朱雀堂背后纠缠的阴谋。他们和朱雀堂女老板高英先敌后友,克服多方阻挠,最终查清了隐于命案背后的权色交易和经济阴谋,戳破黑暗,换回一缕微光。
在这个以连环杀人案侦破为基本情节架构的故事中,主创不追求绝对严密的逻辑性,而是凭借凶案的密集发生、线索的快速铺陈、谜团的环环相扣,以及带有中式恐怖色彩的视听呈现,将观众迅速卷入故事情境。
据笔者统计,这部总时长不过约四部电影的微短剧中,共发生大小凶杀悬案七起,连带受害者、嫌疑人和关联从犯,有20余人在这部剧中殒命。观众跟着主角,先是经历了诡异的“火解升仙”凶案现场,接着又闯入了“尸儡”面具杀人案的骇人迷局。在案情的抽丝剥茧中,又发现了被封印在墙内的尸骨,追踪到了被塑在恶鬼泥胎里的冤魂。哪怕是主角费劲气力救出,送到医院救治的受害人,都有可能再被幕后势力暗杀。所有被害者都是出身寒微,想在这艰难乱世中出人头地、谋个声名的女性。这目不暇接的凶案奇观场面和令人咬牙切齿的“吃人”世道,有效且迅速地调动了观众的情绪。
值得注意的是,如果严格按照推理逻辑要求,《朱雀堂》并不算严丝合缝。为了压缩情节过程,提供即刻反馈,剧中的一些情节设定存在过度巧合的嫌疑。比如,夏沫和唐震云多次以身犯险、陷入困境,几乎每一次都要朱雀堂老板高英“神兵天降”,拯救二人于水火。再比如,夏沫的妹妹夏英奇图便宜买下的凶宅,竟然有一条密道直接通向大反派的秘密基地。最终扳倒反派的一战,关键证据就凭借这条密道获得。
但观众和“侧对观众”的创作者之间似乎达成了一种共识:你为我提供高强度、无延宕、可代入的侦探游戏,我就能接受这种“假定性”,不用复刻现实的严密逻辑去对标。再加上,尽管《朱雀堂》在推理情节上存在跳跃和巧合,但在人物情感逻辑和性格逻辑的编织上相当严密。人物的可信度能够帮助观众合理化情节。因此,尽管弹幕中总有观众在调侃“需要高英救的人太多了”,或是“这凶宅买得真值”,但总体而言,《朱雀堂》达成了创作者和观众同频共振的平衡态。
一次情绪价值拉满的爽感叙事
“微短剧是给生活不如意者造的一场大梦”,谈到爽感叙事,有这样一个“金句”在微短剧创作者间口口相传。但“爽感”并非仅能通过重生逆袭、打脸虐渣、霸总追妻、豪门甜宠这些套路抵达。只要在叙事中能让秩序规则、正义希望等常人心之所向的东西,以一种合乎逻辑但又相对便捷的方式降临,就能获得大快人心、拍手称快的爽感。《朱雀堂》是一部制作精良、人物鲜活立体的精品微短剧,但这并不妨碍它在主题呈现上向爽剧靠拢。
《朱雀堂》的故事围绕一桩连环凶杀案展开,但它却并没有将罪恶的根源归为个体的“恶”。剧中几桩行凶手段诡异的谋杀,都出自化名赵恳的摄影师之手,但个人心理的扭曲仅仅是造成猎奇表象的原因。他的深层心理动机,则指向高英的养父——左手经营娱乐业右手掌控黑帮的高肃生。
就当观众以为,靠坑蒙拐骗起家的高肃生和他凶残成性的儿子就是万恶之源时,《朱雀堂》又翻了一番儿,暗示所有惨死的姑娘都与高肃生设法讨好的军阀赵司令有关。随着情节推进,赵司令的罪恶地图逐渐展开。所谓“电影皇后”选美,不过是为了满足他个人的变态私欲,而高肃生则替他经营着笼络各方要员的秘密地下“销金窟”。这时候,“恶”的动因已经从一个小人物的扭曲,深化成了权力之为所欲为。
主创并不满足,继续往能让观众觉得“与我有关”的叙事上挖掘。原来,赵司令搞所谓的“电影皇后”选美,是为了替他想要推出的娱乐股票站台。而他此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用股票收割民众,还想要用土地收割国家。至此,《朱雀堂》中要抵抗的“恶”,已经从草菅人命一步步升级到了祸国殃民。
面对这样的“恶”,当夏沫仗义执言,替观众说出心里话时,怎么不是一种痛快?当一众相互勾结的官商,在观众的见证下被集体枪决时,怎么不是一种爽感?当故事以一句“总会有进步的人,信仰更伟大的主义,打破旧的秩序”的点拨收尾时,又怎么不是一种尽兴?
打开微短剧的另一个面向
观看《朱雀堂》的体验,还让我联想到了作家海伦·拉塞尔在畅销书《丹麦一年》中提到的一部英国电视剧的有趣传播案例。
近年来,丹麦剧集得益于政府的本土精英扶持计划,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。以《谋杀》《权力的堡垒》《边境缉凶》为代表的社会写实派悬疑剧,以全球性流媒体平台为载体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广泛,并被英、美国家翻拍。但在丹麦本土,最受欢迎的悬疑剧却不是这些风格严肃、擅长社会反思的剧集,而是一部长寿英剧——《骇人命案事件簿》。这是一部单集可以侦破三宗谋杀案的老派侦探剧,截至2023年已经播出了24季。它在被引进丹麦的十多年间,收视率一直稳定维持在30%-40%的高位。丹麦观众对这部剧的评价大致是,“这不是最爽的事,但却能让你感到温暖和安全”。《骇人命案事件簿》的传播案例证明,在大众传播层面,有时候适度奇观化、质量稳定的通俗叙事,比主题深刻的创新剧集更容易被接受。这也是剧集消费中陪伴价值的体现。
英剧一般单集时长60分钟。粗略换算一下,《骇人命案事件簿》大概20-30分钟便能侦破一个案件。这也就意味着,它和单集时长15-20分钟,每集都“集首有呼应、集中生高潮、集末留悬念”的《朱雀堂》在叙事容量和接受体感上有相近之处。
在目前国产剧集的创作生态中,12集以下的短剧集承担的是不断进行题材探索和风格化冒险的“轻刀快马”之责,长篇电视剧则负责严肃主题、沉浸表达的“黄钟大吕”研发,竖屏微短剧承包了碎片化时间和缩时叙事的消费需求,那横屏微短剧尤其是精品横屏微短剧呢?我想机会就在陪伴价值上。
目前,横屏微短剧的精品化已经进入密集产出期。除了《朱雀堂》之外,以南洋为背景的年代传奇剧《狮城山海》、国安剧《鹦鹉》,以及已经拍到第三季的《大妈的世界》《大明悬案录》等都是其中代表。我们期待更多横屏精品微短剧涌现,也期待更多精品能实现稳定季播,凭借适度奇观和品控稳定的通俗叙事,给观众带来长情的陪伴。